English

德版图书引进在复苏转向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 隽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据德国图书信息中心透露:近年来,中德两国在图书版权的引进与出口方面的合作日趋频繁。一方面,我国引进的德版图书范围已从80年代及以前的古典哲学开始转向代表现代德国最新文化成就的家庭教育、生活艺术及心理学等领域;另一方面,一批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新书也被翻译介绍到德国。此举为中德两国加深在90年代后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作出了重大贡献。有业内人士称,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全球美国化”,在中国由此将被打破,更多的世界优秀文化新成果,将会以多元化格局被中国所吸收。

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主任Mr.Green谈到,自90年代以来,德国文化被美国文化吞噬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存在,在欧洲也普遍存在着。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图书馆馆长Mrs.SimoneBertram更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现在所认识的欧洲,还是一种较古老的欧洲。这表现在中国读者对德版图书的需求,仍停留在古老的欧洲文化上:一批及时采编过来的当代德国新书很少被人利用,而那些古老的哲学书却被翻烂。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指出,德国人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寻根究底精神等方面,英国人以经验主义哲学著称,而美国人突出的是实用主义。中德文化交流渊远流长,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我们应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最新引时的德版图书有商务印书馆的《愤怒书尘》,三联书店的《文明的进程》,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全球化陷阱》以及《铁皮鼓》(漓江社)、《鬼磨坊》(21世纪社)、《青苹果丛书》(新华出版社)、《JANOSCH系列儿童读物》(春风文艺社)等。据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内地从德国引进版权由1992年的28种增加到1997年的208种,德国转让版权的中国份额由1992年的1%上升到1997年的4.6%。中国版权向德国的输出,也从无到有(1997年13种,占0.2%)。如今,翻译成中文的德版图书范围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儿童读物、语言教材与字典、社科与历史以及艺术音乐类(呈上升趋势)。作为一名德国文化学者兼北京风入松书店总经理的王炜教授对此深感欣慰。中国人从吸收美国大众文化到开始接受思想理念方面的德国文化,这本身表明,我国的读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种自身品位的提高与升华。北大教授张颐武更敏锐地谈到,欧元来了,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将改变;新版德国书引进来了,“全世界的美国化”也会被打破。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文化交流必将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